“今天被这句话所治愈了!”君子如珩,羽衣昱耀。
“君子如珩,羽衣昱耀”出自明代文学家文徵明为其侄子文彭所著的《甫田集》中的《题君子石》一诗。全诗为:“君子如珩,羽衣昱耀。匪垂丹青,德音孔昭。”此句以玉喻人,借君子之德与仙人之姿的融合,赞颂文彭如美玉般温润高洁的品格。
君子如珩:“君子”指品德高尚、修养深厚之人,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珩”(héng)为古代玉佩顶部横玉,形似磬而小,是组玉佩中象征身份与德行的核心部件。《礼记·玉藻》载:“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佩的碰撞声需合乎音律,喻君子言行须合乎礼法。此句以“珩”喻君子,强调其如玉般温润而坚韧的品性,既有内在美德,亦具外在风范。
羽衣昱耀:“羽衣”原指仙人或道士所着之衣,如李白《古风》“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即写仙人羽衣。此处引申为超凡脱俗的仪态。“昱耀”为光辉灿烂之意,“昱”从日立声,象征光明照耀。此句以“羽衣昱耀”形容君子外显的风采,如仙人临凡,德行与光芒交相辉映。
此句核心寓意为内外兼修、德才兼备,体现三层境界:珩为玉组佩之首,君子佩玉以示“守身如玉”。《礼记·玉藻》言“古之君子必佩玉”,玉的温润、坚韧、无暇象征君子“仁、义、智、勇、洁”五德。文徵明以“如珩”喻侄,既赞其家学渊源,亦勉其承继文氏“以德立身”的家风。“羽衣”暗含道家逍遥意蕴,与儒家入世精神结合,塑造出既修身齐家又超脱世俗的君子形象。文彭工书画、精篆刻,其艺术成就与人格修养相辅相成,恰合“羽衣昱耀”之姿。诗末“德音孔昭”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指德音远扬。文徵明借此表达对文氏家风的期许:君子之美不仅在个人德行,更需以光明磊落之姿影响世风。
文彭(1498-1573)为文徵明长兄文林之孙,自幼随文徵明习书画。文徵明视其如己出,曾作《题文彭所刻玉印》赞其“天资高迈,下笔便自不凡”。《甫田集》中多篇诗文记录二人雅集唱和,此句即是对文彭人品才学的综合褒奖。
明代文人尚玉,以玉比德成为风尚。高濂《燕闲清赏笺》言:“玉以比德,君子贵之。”文徵明亦藏玉甚丰,其《真赏斋图》中便绘有玉器陈设。此句将玉德与仙姿结合,体现明代文人“儒道互补”的精神追求。
展开全文
文彭工书画,尤精篆刻,开创“吴门印派”。其印风清雅如玉,与“君子如珩”相契。文徵明曾为其画《文徵明像》,画中文彭持卷端坐,衣纹飘逸,恰似“羽衣昱耀”之态。
此句以玉与羽衣为喻,将儒家德行观与道家审美观融合,成为明代士人精神的经典写照。清代沈德潜《明诗别裁集》评其“以物喻人,风骨自高”。今日读之,仍能感受到文徵明对后辈“内修德行、外耀风华”的殷切期望,以及对君子人格永恒价值的追求。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