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世界杯_2012年世界杯 - fyycdq.com

德国世界杯_2012年世界杯 - fyycdq.com

《说文解字》第461课:“诉、谮、谗”,其实都是“说别人坏话”

(傅抱石《琵琶行》)

这个用法是现代汉语最常用的用法。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鞭扑底下的囚徒所发出来的不过是直声地叫喊,决不会用一篇妃红俪白的骈文来诉痛苦的。”

(2)控诉;告……的状。比如:起诉;上诉;公诉人。《玉篇·言部》:“诉,讼也。告诉冤枉也。”《汉书·成帝纪》:“刑罚不中,众冤失职,趋阙者告诉不绝。”刑罚失当,不少人含冤失其常业,到朝廷上访上诉者不绝。

(起诉)

这个用法,现代汉语也较为常用。

(3)辞酒不饮。黄庭坚《定风波》:“且共玉人斟玉醑,休诉,笙歌一曲黛眉低。”陆游《蝶恋花》:“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4)求;求助。比如:诉诸法律;诉诸武力。

“诉”的小篆写法如图:

(诉的小篆写法)

注意,“诉”的篆法与楷书的“诉”差别明显。

2、譖(谮)。读音有两个:

(一) zè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谮,愬也。从言,朁声。”形声字。本义是说坏话诬陷他人。这里的朁声,徐锴《说文解字系传通论》:“谮者,簪也,若簪之箸物切至也。”用谗言伤人,如锐簪穿刺,令人痛彻心脾。

(诬陷如锐物刺人)

《广雅·释诂二》:“谮,毁也。”《玉篇·言部》:“谮,谗也。”《诗·小雅·巷伯》:“彼谮人者,亦已大甚!”那个造谣诬陷害人者,心肠实在太凶狠!《论语·颜渊》:“侵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皇侃《论语义疏》:“谮,谗谤也。”点滴而来、日积月累的谗言和肌肤所受、急迫切身的诬告也都在你这里行不通,那你可以说是看得远的了。

(二) jiàn。这个读音出自《集韵》。通“僭”。不信。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临部》:“谮,假借为僭。”《诗·大雅·桑柔》:“朋友已谮,不胥以榖。”郑玄笺:“谮,不信也。”同僚朋友却不相信,没有诚心不善良。

(《大雅·桑柔》)

“谮”的小篆写法如图:

(谮的小篆写法)

注意:“诉”与“谮”意义相近,但二者有区别,“诉”可以是诉说自己的委曲等,“谮”却是进谗言。

3、讒(谗)。读 chá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谗,谮也。从言,毚声。”形声字。本义是说别人的坏话。《庄子·渔父》:“好言人之恶,谓之谗。”喜欢说别人坏话,叫做谗。

(进谗言)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夫无极,楚之谗人也,民莫不知。”那个费无极,是楚国的坏人(进谗言的人),百姓没有不知道的。

又引申为说坏话的人。《管子·君臣下》:“中外不通,谗慝不生。”宫内外不得私通,说坏话的人与罪恶都不会发生。

又单指坏话,陷害别人的坏话。《诗·小雅·小弁》:“君子信谗,如或酬之。”我的君王啊偏听偏信谗言,就好像嗜饮美酒一样沉迷。

“谗”的小篆写法如图:

(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46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