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世界杯_2012年世界杯 - fyycdq.com

德国世界杯_2012年世界杯 - fyycdq.com

乌龟是骂人的,为何还是古人崇拜的对象?

乌龟在历朝历代的形象

在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出土当时加工痕迹的龟甲判断,此时乌龟就与人类产生密切联系,人们将乌龟视作与神灵沟通的媒介,比如用龟壳来占卜。

到先秦时期,每逢大事如战争、祭祀、婚配或是生育,人们就将龟壳灼烧之后,观察“龟象”,通过龟裂的方向来预测吉凶祸福。

《周礼·春官·龟人》记载载:“天龟曰灵属,地龟曰绎属,东龟曰果属,西龟曰雷属,南龟曰猎属,北龟曰若属,各以其方之色与其体辨之。”

人们占卜之后还会用刀将所得答案刻于龟壳或骨头之上,于是就逐渐形成了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并且此时的乌龟就与龙、凤、麒麟并列成为“四灵之一”。《礼记.礼运》记载:“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可见乌龟有着崇高的地位,并且“四灵”之中唯一只有龟是真实存在的。到战国时龟就成为了北方神兽“玄武”,出现在各种神话故事中。

后来随着竹简与纸张的广泛应用,龟壳逐渐丧失了记录文字的功能,但乌龟的地位并未降低。比如秦汉时期有国之重器,象征帝位的“龟鼎”,寓意天下与龟同寿。

到唐代,龟是权利与地位的象征。在贞观年间,知县以上文武百官必须穿戴印有龟图案的官服。武则天之后,五品官员还要在腰间佩戴不同材质的龟袋,以区分不同官员等级。

并且从唐代开始,每遇重大事件需要立碑铭记的,都会用“赑屃驮御碑”的形式来纪念,“赑屃”是龙的第九子,外形似龟。

宋代之后,人们对龟的崇拜也走向民间,被老百姓赋予了高风亮节、与世无争的形象。如宋代李纲曾言:“宁作泥涂曳尾龟,难堪刍豢庙中牺。”

而乌龟形象的“崩塌”源于人们对它的再次认知。

人们崇拜龟,是因为早期人类对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和现象通常都会归根于神灵身上,于是才会将乌龟与权利、吉祥、长寿等联系在一起。

不过随着龟逐渐走入人们生活中,它们身上的一些缺点也暴露了出来。

唐朝时期人们就发现了乌龟胆小怕事的弱点,如韩愈曾说过:“乌龟怯奸,怕寒缩颈,以壳自避”。

到了元代之后,乌龟更是跌落神坛。

由于统治阶级的更替,来自草原历代游牧的蒙古族有着不同的信仰,他们所崇拜的“十象”之中并没有乌龟。并且在汉文化里古代“四灵”中只有乌龟真实存在,因此龟就成为了最容易“攻击”的对象。

而在民间,“绿帽子”一词的出现,让人们将其与乌龟绿色的外壳以及头上的绿斑联系在一起,演变出了“龟公”的说法。

元代陶宗仪就曾说过:“妻有外遇,龟喻其夫。”

自此后,乌龟正式成为了一种带有羞辱性质的词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