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世界杯_2012年世界杯 - fyycdq.com

德国世界杯_2012年世界杯 - fyycdq.com

潜水艇下潜时为何不会被压扁?背后的原理你可能也用过

原创 中国军视网 中国军视网 收录于话题#军事科技49个

海洋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地方,它孕育了生命的同时,也带来了利益的争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战争已从水面逐渐向着水下延伸。而海水的压力,也始终是人类征服海洋的一大障碍,那么水压究竟会带来哪些问题呢?反过来人们又是怎样运用水压,使其成为反潜利器的呢?而在百米水下潜水员是否能够摆脱装备完成水下的极限挑战呢?本期《军事科技》带您一起感受危机四伏的水下世界,探寻《百米水下的危机》。

↓↓↓

潜艇是怎样对抗水压的

从潜航百米的军用潜水艇,到深潜万米的科研潜航器,人类也在一次次地与水压进行抗争,那么这些潜艇又是怎样对抗水压的呢?

潜艇通常都被设计成为圆形或者水滴形结构。这样的结构好处是,海水的压力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各个方向上,使其带来的水压达到一致,不容易出现受力不均匀的现象。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减少水中航行的阻力,降低与水摩擦产生的声音。

当然光是一个艇体外形是不足以对抗海水压力的,潜艇在建造时需要使用高强度钢材搭建潜艇环形肋骨骨架,再用耐压板将其艇身包裹上,以达到平衡水压的作用。

耐压板在建造时主要采用复合网状结构钢材进行制造,举个例子您可能就会明白了。如果我们用一张报纸去糊住一个窗洞,很容易就会被风吹破。那么我们要是在报纸后面加上一层纱窗,那么这就会好很多,而如果纱窗再用纵横交错的铁丝固定上,就可以任由风吹了。其实潜艇的耐压板的制造也是这个原理,而目前世界上的潜艇耐压艇体强度,一般可保证潜艇下潜到300米~1200米。

什么是饱和潜水

饱和潜水就是一种适用于大深度条件下,开展长时间作业的潜水方式。由于水下工作时间越长,则减压时间也越长,严重影响潜水作业的效率。按照国际惯例,当潜水作业深度超过120米、时间超过1小时,一般都是采用饱和潜水。

1957年美国提出了一个“饱和潜水”概念,就是创造出一种环境和条件,使潜水员体内各组织体液中所溶解的惰性气体达到完全饱和的程度,这样潜水员可以在高压下停留几十天,待作业完成后,再一次性减压。

潜水员出舱以后都需要哪些装备

饱和潜水是目前技术含量最高的潜水作业方式,主要依托先进的生命科技和水面支持系统。饱和潜水系统主要由潜水钟、居住舱、吊放系统、生命支持系统、舱控制室、钟控制室等组成。在每次任务前潜水员都需要进入饱和加压舱进行加压,让身体中的混合气体达到饱和状态后,再经过过渡舱进入潜水钟,向水下目标深度开始下潜。

在到达潜水深度后,潜水员会从潜水钟内出舱,完成潜水任务。那么潜水员出舱以后都需要哪些装备呢?下面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去现场看一看。

↓↓↓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潜水员在几百米水下进行出舱潜水时,只需要携带简单的潜水器材便可以完成任务。

轻潜水装备,主要应用于水下检查、探摸等水下小型的潜水作业。

管供式潜水作业装备,主要应用于试验较长,作业量相对较大的工程潜水作业。

潜水信号绳是潜水员与水面保持联络的工具,潜水员由于在水下无法开口说话,只有通过拉拽信号绳和水面上保持联系。每一次拉动信号绳代表的意义都是不同的,信号绳拉一下表明潜水员到底,拉两下表示要换气,拉三下表示要出水,拉四下则表示遇到危险要紧急出水。

原标题:《潜水艇下潜时为何不会被压扁?背后的原理你可能也用过》